8月23日22:29分,编组50辆、满载武汉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机电产品、服装鞋帽、日用品等的X8015/6次列车,从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安全开出,经汉丹线、焦柳线运行,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德国杜伊斯堡,这是今年该站今年开出的第109列中欧班列。
吴家山站是中欧班列(武汉)唯一的始发站和终到站,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2010年10月,吴家山站正式开站。当时仅是汉丹线上的一个五等站,站内股道共5条,其中正线2条,到发线3条,全站职工只有11人。2012年,吴家山站提升为三等站,2018年吴家山站进行大规模站场扩能改造,通过改造,车站站内股道达到8条,职工人数也增加到89人,是建站之初的8倍多。短短9年时间,车站从内到外实现了大变样。
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
李锋是吴家山站的第一任站长,2009年7月4日来到尚未开通的车站,带领另外几名从其他车站抽调来的年轻职工从事着技术规章、管理制度制定以及设备接收、调试等准备工作。他介绍说,建站之初,职工们住的都是活动板房,生活用水是就地取材、打井取水,但由于水质不达标,无法饮用,只能用于洗漱,饮用水还要到一、二公里外的吴家山镇上去购买。车站想接入互联网,丰富职工生活,但因为周边无网络用户,通讯公司开出数万元的报价,车站只得放弃。而且由于人手紧张,职工在车站一呆就是十天半月。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贫乏的条件下,日子过得很慢,也很难熬。
那段时间,苦是真的苦,但也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李锋清楚地记得,2012年10月24日,车站首开至捷克帕尔杜比采中欧班列,让他们这些为理想打拼的年轻职工激动不已。因为在他们看来,别说把货物运到欧洲,就是运到亚洲国家都千难万难,但通过铁路部门、地方政府及平台运营企业的共同努力,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然完成了,之前吃过的苦,想想也值了。万事开头难,这艰难迈出的第一步,也成为车站高质量发展走出的关键一步。
路在脚下不断延伸
2014年,中欧班列(武汉)开出21列,实现了常态化开行。如果说2012年的首趟中欧班列是发轫之作、充当着探路者角色的话,2014年则是相关各方逐渐摸清国际运输市场规律、掌握运作方法和流程、熟练开展相关工作的一年,相继推出了武汉至波兰马拉舍维奇、武汉至俄罗斯莫斯科等新线路,为中欧班列(武汉)之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铿是吴家山站一名备班调车区长,2011年3月,他就来到了建站不久、发展迅速的吴家山站,是车站的“元老”级职工。每趟中欧班列从车站开出,经过12到17天、10000至12000余公里的运行,抵达俄罗斯、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漫漫旅程,列车会经受沿途各国参差不齐的铁路设施设备以及各种气候条件的严峻考验。为了确保中欧班列(武汉)能够平安抵达目的地,郭铿带领同事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精心、精细地工作着。
调车区长,是车站的调车领导人,工作既要脑勤也要腿勤。脑勤,就是要根据车站股道运用以及设施设备等情况,正确及时、科学合理地编制调车作业计划,尽量压缩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经过多年的调车工作积累以及个人的不断摸索,郭铿练就了一手绝活,能够又快又好地编制调车作业计划,使车站的生产日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既省时又省力。
腿勤,就是对始发列车逐车进行车况检查,这是郭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中欧班列,车站平均每天始发列车6列,每列车七八百米长,他每天在坑洼不平的道砟路上要走行10公里左右。按照年均工作200天计算,每年他要在线路上走行2000多公里。
踏上一条康庄大道
交通运输行业,有来有往才能互通有无、形成良性循环,2015年3月,德国汉堡/杜伊斯堡至武汉的回程班列开通,德国机电产品、电子元器件等由此快速进入武汉及湖北市场。
2015年8月14日,是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全国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的第800列在武汉开出,初步凸显了武汉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的地位。当时,吴家山站的站长是夏安华,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面对数十名中央、省市媒体记者的围追堵截,他有些懵圈,几个稍有难度的问题下来,高度紧张的他额头上和后背上就冒起了汗。事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他还有些后怕,但也为能成为这段中欧班列发展历史的见证者感到骄傲和自豪。
通过大力推广和精耕细作,2015年武汉共发出中欧班列92列,跻身全国城市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排行榜前五。接下来的一年,中欧班列(武汉)继续高歌猛进,2016年4月6日,在这一天上午的10:10分,武汉首次开出了前往法国里昂的班列,中国茶正式邂逅法国酒,碰撞出奇异的火花,班列也开始走出一条康庄大道。2016年武汉共发出中欧班列122列,返程也达到100列。
道路越来越宽广
中欧班列被誉为钢铁丝路上的舞者,他运输的不但是货物,也使“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及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017年2月23日,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在吴家山站参加首列里昂至武汉返程中欧班列接车仪式,这既展示了中欧班列(武汉)的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又进一步增进了中法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谊。
2018年8月26日,开行以来的第10000列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吴家山站,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从2015年8月14日的第800列,到此时的第10000列,仅仅三年多一点的时间,中欧班列开行量就实现了从三位数到四位数,从四位数到五位数的两次大跨越。
弹指一挥间,中欧班列(武汉)已开行6年多,除了将武汉及湖北、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生产的汽车整车、电子元器件、机电产品、液晶显示器、服装、日用品、品牌白酒、文化用品、蜜桔、芒果等产品运往欧洲,法国红酒、汽车零配件、德国啤酒、机电产品、俄罗斯木材、食用油、白俄罗斯牛奶、果汁、吉尔吉斯斯坦棉纱等也搭乘中欧班列来到武汉。
王洪洋是吴家山站安全副站长,2018年3月初他调到车站,对于他这样一个确保运输安全尤其是中欧班列安全正点的接棒人来说,中欧班列不仅给他及同事们带来了工作强度和安全技术上的压力和考验,也让他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此他深有体会。如今,在中商、中百等大型商超就可以方便地买到法国红酒、俄罗斯食用油、白俄罗斯牛奶、果汁等中欧班列带回的欧洲优质食品,其中萨吾思晶牛奶更是他3岁多儿子的最爱,过年过节时,他也会买几瓶法国红酒回家,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