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号”中欧班列18日首次启航,从中国深圳驶向德国杜伊斯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表示,“钢铁驼队”为保障中欧及沿线国家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湾区号”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南站出发,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莫斯科、明斯克、马拉舍维奇、华沙、汉堡等地,最终到达德国杜伊斯堡。该班列全程16天,运行13438公里,是目前我国运距最长的中欧班列之一,较海运至少节省三分之一时间。这是深圳平湖南站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新开辟了一条国际贸易大通道。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中欧班列的开辟,是通过铁路这种基础设施的联通使得物和物之间、人和人之间进一步加强沟通,并且促使国家和国家、区域和区域之间沟通的升级,进而造就了新时代的东西方文明之间沟通的升级。”“湾区号”中欧班列开行后,大湾区的制造业集群用户在家门口就可以装货,也为进一步开拓俄罗斯、中亚乃至欧洲市场,建立了一座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贸易桥梁,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的高质量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将搭乘这趟班列快速进入欧洲市场,为当地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
疫情之下的中欧班列逆增长,彰显的是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中欧班列的逆势增长是铁路部门助力经济复苏的一个完美体现。越来越密集的高铁网以及开行越来越多的中欧班列,是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最美见证。
今年疫情以来,中欧班列在整体运行上积极推出各项政策方案,始终以充足的准备迎接疫情的考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作业流程及措施得到进一步优化,定制化专列能够有序运行,都是中欧班列在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系列举措。正如德国汉堡港亚洲市场主管马蒂亚斯?舒尔茨所说:“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的价值进一步显现”。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已开行近4000列,发送货物35.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8.5%和32%。特别在今年5月份开行了1033列,创单月开行列数和发送量历史新高。中欧班列凭借其自身优势,在严峻的疫情之下逆势增长,打通了疫情防控的“补给线”,推动了“一带一路”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向全世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欧班列是丝路精神的传承者,更是大国担当的先行军。我们共同期待中欧班列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拼荆斩棘、勇往直前,带着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诠释丝路精神,彰显大国担当,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