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装载着欧莱雅化妆品的过境测试柜通过中欧班列(武汉)顺利抵达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近日将经汉亚班轮发运至韩国釜山。这是继今年7月开通“韩国—武汉—欧洲”集装箱铁水联运后,首次开通的回程过境贸易通道,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通道网络进一步扩大,武汉作为国家物流中转枢纽的功能进一步凸显。
2020年12月、2021年6月,“日本-武汉-欧洲”、“日本-武汉-蒙古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相继打通,充分发挥武汉铁水联运优势,真正串联起“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未来,“日韩-武汉-欧洲”铁水联运双向通道将实现常态化发运,努力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中欧班列(武汉)从2014年常态化发运42列,到2022年单月发运量最高达71列,正是过去八年间湖北及武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迈出开放坚实步伐的真实写照。
行万里 四向通道畅联世界
2014年4月,中欧班列(武汉)常态化的首个班列驶往波兰,随着运行线路越织越密,中欧班列(武汉)“四向通道”网络逐渐夯实。向东,依托湖北港口集团资源整合优势,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向西,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以铁路为载体连接武汉与欧洲、中亚;向南,抢抓国家高质量实施RCEP机遇,为外贸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开辟新的物流通道;向北,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辐射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目前,已形成途经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广西凭祥,云南磨憨,黑龙江绥芬河七个口岸进出境的格局,拥有40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07个城市。
依托“九省通衢”的传统区位优势,到“贯通四向”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优势,中欧班列(武汉)迸发出巨大的潜力,特别在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武汉)为湖北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持续打造“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的国际铁路运输品牌。
2022年截至10月31日,中欧班列(武汉)发运523列,计42962TEU,已赶超去年全年的455列。其中,去程286列,回程237列,去程、回程及开行总量均创历年同期最高,线路运行顺畅,运营时效稳定,累计发运2856列,货值达713.91亿元,累计发运量及重箱率位居全国前列。
优服务 多元发展彰显格局
当前,受全球疫情起伏反复、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等因素影响,国际交往、国际贸易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稳健应对,汉欧国际深入践行湖北港口集团“首席服务官”和“大客户经理”工作机制,变“坐商”为“行商”,积极与地市州政府联络,推动“班列+”战略落地,先后组织开通了咸宁、荆州、黄石等地市州首发班列,班列区域联动进一步加强,班列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下一步,汉欧国际将持续推动中欧班列(武汉)在湖北其他地市州首发,同时,将开展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武汉)资源集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积跬步以行千里,致广大而尽精微,汉欧国际目前已形成集多元化货运代理、多式联运、冷链运输、国际贸易、集拼箱、报关等产品和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着力为客户提供全球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从货物品类来看,中欧班列(武汉)承运的货品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轻工纺织、电子元器件等,拓宽到防疫物资、婴儿用品、服装、化妆品、援外项目设备以及茶叶等农副产品。2022年1-8月,中欧班列(武汉)承运货值占湖北省对欧盟地区进出口总值的18.65%。
添动能 配套园区加速赋能
今年8月31日,汉欧国际物流园正式动工,是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的核心枢纽,是集班列服务、公铁联运、智能仓配、冷链加工、平台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等为一体的国际化、智慧化、现代化的综合物流园,预计2024年完工。汉欧国际物流园利用水铁公空立体化交通优势,与中欧班列(武汉)无缝衔接。一小时内,园区货物可搭乘江海直达航线以及国际货运航班发往世界各地。
未来,汉欧国际物流园将以优质的服务推动商品、信息、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畅通聚集,打造“班列+产业”、“班列+贸易”、“班列+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助力中欧班列(武汉)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湖北及武汉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踔厉奋发开新局,笃行不怠谱新篇。汉欧国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湖北港口集团的带领下,持续围绕拓展物流通道、完善开放功能、优化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通达能力和驱动优势,推动中欧班列(武汉)高质量发展,为持续助力湖北省开放格局贡献汉欧力量。